2006年5月17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当个个阳台成为平安岗亭
遍布湖州城区的“邻里守望”制度构筑治安长城
本报记者 陈卓

  “五月一日到六日,我们全家出门探亲、旅游、参加朋友生日聚会,家里的安全情况都有好邻居告诉我!”今年的“五一”长假,住在湖州市龙泉街道潜庄社区的居民唐一平,过得特别安心。
  唐一平说,今年“五一”长假外出前,她特意把手机号码留给了邻居,拜托他们照看一下家。一路上,邻居老杨、老李发来了好几条平安短信。“看着心里温暖,也很踏实。”唐一平说。
  看到陌生人主动问一句,听到邻居家有人敲门多留个心,把阳台当作“瞭望哨”……今年以来,湖州市龙泉、月河、凤凰等街道30多个社区,相继推出了“邻里守望”制度。
  据了解,今年“五一”节前夕,这些社区的居委会干部还专门做了一次居民外出情况的摸底调查,及时充实“邻里守望”的内容。
  湖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宋建新说:“‘邻里守望’是基层平安建设活动中的一个缩影、一个‘细胞’,而‘平安细胞工程’建设正是‘平安湖州’的基础。我们正是在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办法,以‘小平安’来累积‘大平安’,实现‘平安湖州’。”
  小小“睦邻卡”写满暖心话
  这些社区的不少居民,最近都拿到了一张“睦邻卡”,和自己住在同一幢楼的邻居的姓名、联系电话、工作单位或身份一应俱全。最让人感动的,是每户居民在卡上留下的“睦邻暖心话”。
  汽车美容修理部的工作人员说,“美容汽车我可以试试”;在国税局工作的干部说,“税务问题,可以咨询我”;在职业技术学院当老师的两口子提出的是,“孩子的学习问题,我可以试试”;一对退休夫妇不仅愿意提供法律咨询,还说“家里有难事可以交流,尽力帮忙”……也有特别细致贴心的话,比如:“煤气灶我可以修理”,“有数码相机,可以拍照”,“会修电器”,“绘画,可以找我”等等。
  “过去真不知道邻居是做什么的、有什么爱好,这样一来,感觉亲近多了!”
  “睦邻卡”上还有《邻里公约》,各个社区根据自己的独特情况编写了个性十足的“公约”内容。比如,潜庄社区的《邻里公约》是:“爱国守法,共建家园;邻里相处,贵在和睦;讲究卫生,举止文明;敬老爱幼,关心互助;弘扬正气,见义勇为;家规民约,共同遵守。”
  有的《公约》加上了一些以小见大的细节:“互谅互让,宽宏大度;衣物拧干,水不下滴……”有的居民还在“睦邻卡”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,以示郑重。
  “说起聊天真奇妙,防病治病都有效。一聊双方误解消,二聊大家心情好。三聊能治高血压,四聊能把肿瘤消。聊天疏解郁闷气,聊天提高抵抗力。天天大家一起聊,家家欢乐甜如蜜。”“睦邻卡”上提倡邻里常串门、常聊天的话语,也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。
  这“睦邻卡”可不是“摆设”。长假中的一天,东白鱼潭社区的小唐见楼下一户人家门虚掩着,敲门也无人应答,便掏出“睦邻卡”,照上面的电话给这家主人打电话,证实是忘了关门,便马上帮忙关紧。
  阳台“瞭望岗”更胜摄像头
  看风景的时候顺便望望周围有什么可疑的人,晾衣服的时候瞅瞅其他住户的门窗关好没有……湖州开发区凤凰街道港湖社区的“阳台瞭望岗”,已经运行了好几年了,效果可真不错。
  有一次,沈阿姨早锻炼后和往常一样在自家阳台上看风景,也看看有啥异常情况。突然,3个穿白衬衫的男青年进入她的视线——他们在对面那幢楼的一个单元里,楼上楼下不断地按着各家门铃。
  “他们是干什么的?电信公司的工作人员还是……”还没等沈阿姨想清楚,这几个人已经把3楼一住户的防盗门打开了,时间也就两三秒钟!
  “不好,他们是窃贼!”沈阿姨飞快地跑到传达室报告,拨打“110”报警。居民们纷纷赶来,一场围堵、捉拿窃贼的居民自发行动马上开始了。
  3个男青年发现身陷围堵,疯狂地挥舞起手中的菜刀和铁棒,大家一时无法靠近。小区保安阿海师傅用铁锹与他们展开搏斗,谁知这伙人从门缝中挤出,在一辆轿车的接应下逃走了。
  民警迅速赶到后,现场留下的作案工具和一些伪装物,都为取证和破案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突破口。
  “幸亏沈阿姨发现得早,要不遭殃的可就不止一户人家了!”虽然窃贼没能及时抓住,但大家对“阳台瞭望岗”上的沈阿姨充满了敬意。
  像这样的“阳台瞭望岗”,在港湖社区有近200个。
  “其实,每户人家的阳台都是瞭望岗!”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,起初“瞭望岗”只在机关在职党员、社区在册党员和社区离退休人员家中设立,如今已是社区“全民总动员”了。
  平安有简报睦邻大家谈
  港湖社区居委会有一份自办的简报,如今,如何帮助邻里和睦、维护社区安全,成了其重要内容之一。
  在这份每月一期的简报上,有一个“邻居和睦,请您出招”的栏目。
  ×月×日,东区×幢102室晒在窗外的两床棉被因楼上扔下的烟蒂(点燃),全部化为灰烬。
  楼下晒的被子、衣服,被楼上掉下来的水滴湿了……
  有句老话是:远亲不如近邻。楼上住户难免有被风儿吹下来的衣服棉被之类,楼下的居民热心地帮忙捡起来送上去,这是常有的事。因此,如果楼上楼下做到换位思考,楼上的住户不居高临下,楼下的住户有帮助楼上住户的机会一定会尽力为之,那么不是很好吗?
  这是其中一期简报上的内容。“之后,那些人家就再也没出现这种不愉快的事情了。”社区工作人员也挺高兴。
  最近的一期简报上,有一则“损人的事万万不可为”的文章。说的是如今小区里停放的汽车多了,却出现了被人为划伤的现象。虽是个案,社区居委会还是提醒大家:除了请司机停好车,不要把汽车停放在绿化带、路口或行人出入多的主干道上外,还请家长看管好孩子,别让孩子因好奇划伤车子。文章中还警告,“如果有故意划伤他人汽车的成年人,请就此罢手,因为一旦被查实,有关部门将会按照案值给予处置,直至走上司法途径”。
  “咱自己的‘平安报’,爱看!”简报每个单元都有一份,不少居民每月都盼着读它。如今,随着社区扩大,简报的需求量也增加了,每月要印发近150份。
  老人也热心 点燃“夕阳红”
  “祝你生日快乐,祝你生日快乐!……”孔水珍是龙泉街道市陌六社区最年长的老人,上周五刚在家里度过了98岁的生日。这次来庆祝她公历生日的,都是社区里的新老邻居。“邻居关系好,亲似一家人啊!”“邻里守望”不仅加强了对小区治安的防控,还倡导了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社区氛围,让平安和谐充满社区。
  于奶奶、贺奶奶和俞奶奶,东白鱼潭社区的居民几乎都认得她们——她们是这个社区“夕阳红”巡逻队的“骨干”成员。这支由热心老年人组成的巡逻队,每天都要在社区里转上好几圈,风雨无阻,角角落落都不放过。“哟,这家的阳台门开着!是不是有不安全的情况?”巡逻队员会及时通过各种办法和户主联系,直到户主赶回发现没有少东西,确认是大风所致,才安心离开。
  在湖州吴兴区,几乎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“夕阳红”巡逻队。有一次,市陌二四社区的巡逻队员陈俊伟老人发现,有幢居民楼前有好几个人聚在一起,行迹可疑,便立即向社区汇报。相关部门经调查确定他们是盗窃团伙成员。后来,这些人被一举抓获,大家交口称赞巡逻队员的警惕性。现在,这些爷爷奶奶级的巡逻队员已是社区里的“明星”,平时若他们遇到点什么困难,大家也都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。
  前两天,西白鱼潭社区里,陈大伯正在义务装配“爱心救助铃”——这是为独居老人专门配置的,以便其遇到危险或身体无法行动时按响,请邻居帮忙。明天,社区工作人员就要为首批享受这项“待遇”的5位老人和他们周围的邻居开会,请大家互相体谅和帮助,发挥好“爱心救助铃”的功效。
  编后:
  房子越住越好,邻居却越来越陌生,“对门不相识”既是“城市冷漠病”的表现,也成了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的“治安漏洞”。
  湖州的“邻里守望”制度打破了邻里间的隔阂,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归宿感,推动邻里之间和谐互融,共建温馨平安社区、祥和生活,让“远亲不如近邻”成为现实。邻里的守望,不仅是平安的守望,更是和谐幸福的守望。